首页 / 科技 / 正文

全球打车巨头澳洲市场大乱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本站编辑 2024-11-16 03:40  浏览次数:866

近日,滴滴继登陆墨西哥后又踏上了澳洲大陆,一头扎进当地一团乱麻的打车市场。美国Uber、欧洲Taxify、东南亚Grab、印度Ola……从全球范围来看,从未有哪个单一市场聚集了如此多的巨头。与此同时,这些巨头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更是让澳洲打车市场变得扑朔迷离、耐人寻味,而这也正是当下全球打车市场格局的缩影。

滴滴登陆澳洲大陆

6月25日,滴滴正式在墨尔本推出打车服务,这是继四月进军墨西哥后,滴滴再次直接出击全球市场。

作为澳大利亚仅次于悉尼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坐拥450万人口,房价比悉尼低,且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这使其成为众多共享经济类企业登陆澳洲市场的理想入口。比如Uber的新业务通常会首先在墨尔本推出,许多共享单车企业也选择墨尔本作为进军澳洲市场的首站,因此滴滴也不例外。

为什么澳洲出行市场突然火爆?因为除了中美,包括东南亚和印度等“一级市场”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在6月18日Grab宣布获得3.7亿美元银团贷款后,其在东南亚近217个城市的出行服务布局已经坚如磐石。于是乎,包括南美洲以及澳洲等待开发的“二级市场”,也就成了这些巨头们拼夺的新据点。

滴滴在澳洲的运营负责人Dillon Ye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人喜欢新的技术产品,并且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澳大利亚政府也有远见卓识,很乐意拥抱最前沿的技术。”此外,他试图强调滴滴对澳洲市场的重视,“在澳大利亚,滴滴致力于长期发展,因此我们雇佣当地人才来组建团队,从而充分利用当地的专业技术知识,开发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其它竞争对手,滴滴还特别强调其服务的安全性。比如为司机提供24/7(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热线服务和安全行车路线,以及应急按钮,同时其司机审核流程也较为严格。此外,滴滴还在墨尔本机场附近的Tullamarine设立了司机中心。作为新进入者,滴滴从6月25日到7月底,为澳洲用户提供五折优惠,每天限两次,每单优惠力度不超过10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滴滴主要是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在全球各地打车行业亮相,然而这并未为其在海外市场赢得足够的知名度。今年以来,滴滴似乎开始对其全球化战略做出调整,选择直接进入海外市场一试身手,这意味着滴滴在今年很有可能还会进入更多海外市场。

滴滴在一份公司声明中称,“2018年,滴滴将陆续进入拉丁美洲、澳洲、日本等全球市场。”今年2月,滴滴宣布与软银成立合资企业,想必很快我们将在日本看到滴滴的身影。

不过,无论是墨西哥还是澳洲,这些市场往往更倾向于美国品牌,而中国品牌则在东南亚和拉美更具影响力。那么,滴滴能否在这些市场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在滴滴之前,澳洲市场已然盘踞了来自美欧亚的三大打车巨头:Uber、Taxify和Ola,并且个个都有背景、有实力。

全球打车巨头风云际会

澳洲因对新技术的包容和支持而受到众多科技企业的青睐。早在2012年10月,Uber便在悉尼推出了网约车服务,彼时,该类服务在澳洲尚属违法运营。直到2016年,Uber的打车服务才受到澳洲法律的认可。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无人驾驶,Uber都任性地走在监管和司法之前。这种野蛮的扩张策略时而为其带来霉运,比如因无人驾驶测试与加州DMV(车辆管理局)产生纠葛而愤然出走;时而也为其带来好运,比如在澳洲打车行业独占鳌头,实现盈利。

事实上,诸多打车企业目前都面临盈利困境。比如滴滴计划在2018年首次实现盈利,但诸如美团打车等搅局者的介入很可能打乱滴滴的计划。同样,Ola也计划在2019年盈利,但面临Uber在印度市场的咄咄逼人,想必Ola的计划也很难如愿。

然而,Uber却于2017年在澳洲获利440万美元。这当然与澳大利亚政府的支持不无关系:澳洲当局修改了相关法规,结束了出租车的垄断地位。当然,另一大重要因素还在于澳洲本土企业对Uber根本无法构成威胁,于是这五年来Uber在澳洲的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不过,随着欧洲领先的打车企业Taxify、印度打车巨头Ola以及滴滴先后空降澳洲市场,Uber的好日子也就慢慢到头了。

首先到来的是Taxify。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很少提及这家企业,在此做个简要介绍。2013年,年仅19岁的Markus和哥哥Martin联合创立了Taxify。这家爱沙尼亚企业在欧洲、中美洲、非洲均有不俗表现,业务遍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用户达四百万,年收入约10亿美元(Uber约为65亿美元)。

去年12月,Taxify率先进军澳洲,与Uber展开正面交锋。不过,相较于其它打车企业,这家由两兄弟创办的企业带有一丝理想主义色彩:他们致力于提高司机的收入,同时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竞争策略。相较于Uber向司机收取22.5%到30%的佣金,Taxify只收取15%,这自然为他们在澳洲市场赢得了大量拥簇。

如果说Taxify的入局仅让澳洲打车市场死水微澜,那么随后空降的第二个搅局者Ola就可谓来势汹汹了。Ola是Uber在印度市场的老对手,双方在印度的较量尚未分出胜负,此番又在澳洲开辟了第二战场。3月,Ola首先在悉尼推出打车服务,随后迅速扩展至珀斯、墨尔本,最近又紧锣密鼓地进入了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和堪培拉。

Ola如此密集的发展节奏,想必正让Uber头疼,而随着滴滴的强势入局,欧美亚打车巨头几乎全员云集澳大利亚。放眼全球打车市场,随着Uber奉行战略收缩政策,逐步撤出俄罗斯、中国和东南亚,转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市场,滴滴、Ola等打车企业却顺势开启全球化步伐,并对墨西哥和澳洲等Uber的核心市场发起猛攻。如果说主动撤出多个市场以精简业务是Uber在2019年IPO之前的明智之举,那么对于自己已然掌控在手的市场,Uber又是否能够成功守擂呢?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毕竟Uber在美国的业务已然遭遇本土劲敌Lyft的蚕食。

澳洲市场大乱斗终究是左右手互搏?

全球打车巨头扎堆澳大利亚正面过招,颇有一种华山论剑的调调。然而,如论及品牌竞争,考虑到这几家企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笔者总有一种雾里看花之感,实在不明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打车企业之间的关系捋一捋。

首先,Uber撤出中国时将业务出售给滴滴,换取后者20%的股份,所以Uber是滴滴的股东。其次,滴滴在去年八月便投资了Taxify,具体金额并未披露,今年5月,Taxify获得由戴姆勒领投、滴滴跟投的1.75亿美元融资,一跃成为欧洲独角兽企业新贵,所以滴滴也是Taxify的股东。

然而,滴滴和Ola的关系却有些微妙。2015年,滴滴向Ola投资5亿美元,但在Ola于2017年的一轮11美元融资中,却并未看到滴滴的身影。与此同时,滴滴却一直在持续投资Grab。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更为错综复杂的是,Uber、滴滴、Ola的背后均有软银的身影——这家日本企业才是真正的全球出行巨头。同时,这也是滴滴首次在海外与自己持股的企业展开竞争。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针对与Ola、Taxify之间的竞争关系,滴滴向外媒表示,“作为一个非常年轻且增长潜力巨大的行业,网约车市场就像任何繁荣发展的行业一样仍然存在竞争。不过,这只会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户。”而对于众多巨头争相分食澳洲打车业务的现象,滴滴表示,“像体量如澳洲这样的市场,我们认为有足够的空间,让多元化的企业参与进来并共同成长。”

目前来看,尽管在现阶段还无法断定哪家巨头能够最终胜出,但显而易见的是,澳洲本土的打车企业在国际巨头的挤压下已经是寸步难行。

而另一种可能,就是曾经在中国和东南亚出行市场的“并购”大戏,再次在澳洲上演。

【结束语】

澳洲打车市场的复杂性,实际上反映了整个全球市场的复杂性,除了持股Ola、Grab、Taxify外,滴滴还收购了巴西的打车企业99,并投资了Uber在中东的主要竞对Careem,而软银则几乎把全球潜力打车企业投了个遍。所以,背靠同一资方的打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相遇几乎避无可避。在吃瓜群众看来,这种“左右手互搏”的行为看上去似乎毫无章法,但有一点却很明确,那就是对于全球出行这块蛋糕,资本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打赏
 
0相关评论
声明:本站信息均由用户注册后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告知立立即做删除处理。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e502@qq.com
头条快讯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5847号-1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