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 / 正文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六成受访者称受困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土农网 2024-12-27 01:27  浏览次数:419

  原标题:教师节家长该怎样向老师表示感谢

漫画:韩鹤松ink="">漫画:韩鹤松

  每逢教师节,不少学生家长都会费心考虑如何向孩子的老师表达节日问候,更有家长为给孩子“求关注”给老师送出大礼。而面对家长和学生送礼“求关注”的行为,很多老师也感到为难。在教师节,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向老师表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发问候信息(44.4%)、送贺卡(42.2%)和送孩子手工作品(42.2%)是受访家长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表示感恩的最常见方式。53.2%的受访家长希望老师多关注照顾自家孩子。79.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为孩子向老师“求关注”的家长多。62.8%的受访家长表示身边其他家长“求关注”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困扰。61.5%的受访家长认为家长平时应该多支持老师的工作。

  调查中,学龄前儿童家长占13.0%,小学生家长占55.0%,初中生家长占22.3%,高中生家长占7.2%,大学生家长占2.6%。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7.3%,二线城市的占45.8%,三四线城市的占22.5%,县城或城镇的占4.2%,农村及其他占0.8%。

  发信息、送贺卡和孩子手工是家长的主要表达方式

  罗芳(化名)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今年教师节,她的孩子给任课老师准备了节日贺卡。罗芳说,每年教师节都是孩子自己准备给老师的礼物,“她会画个贺卡或者买点其他小礼物,比如盆栽、夹便签的桌签。无论准备什么都是孩子的心意,我不干预”。

  在天津工作的潘松(化名)说,教师节自己会给孩子的老师发节日祝福信息。“每年教师节,家委会的家长们也会在家校联系群里向老师表达节日祝福”。

  调查显示,发问候信息(44.4%)、送贺卡(42.2%)和送孩子的手工作品(42.2%)是受访家长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表示感恩的最常见方式,其他还有:当面表达(25.0%)、看孩子自己意愿(16.3%)和送红包(11.2%)等。59.8%的受访家长在教师节表达问候是因为感觉老师很辛苦,53.2%的受访家长是希望老师多关注照顾自家孩子,36.7%的受访家长坦言别人都这样做,自己也跟着做。

  “在教师节,家长处理与孩子老师的交往时,有不予理睬、礼貌致候、请客送礼几种情况。‘不予理睬’的忽视行为和‘请客送礼’的功利行为都不太恰当,要提倡‘礼貌致候’的文明行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智松认为,在教师节请客送礼的行为污染了教师节文化、俗化了教师的人格修养、败坏了社会风气。

  62.8%受访者表示身边其他家长“求关注”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石凡(化名)在石家庄工作,他的孩子今年上高三。孩子上高中之前,石凡从来没给孩子老师送过东西,平时会交钱给家长委员会作为班费,逢年过节会集体表示下心意。“孩子高一下学期时,我发现有的家长私下给老师送卡,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石凡说,当发现身边不少家长会给老师送礼时,他也给老师送了一次礼。

  调查显示,79.2%的受访家长称平时讨好老师、以求老师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家长多,其中20.4%的受访家长直言这种情况非常多。家长“求关注”的方式有:送礼物(61.4%)、登门拜访(42.6%)、请客(42.1%)、协助老师班级事务(34.8%)和给老师及其家人提供生活便利(28.2%)等。

  重庆市民王虹(化名)认为,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做法会间接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我记得我读书时,很多同学会攀比老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如果家长对老师有所表示,老师收礼后会对孩子区别对待。有时候会让其他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其学习热情”。

  对于家长“求关注”的行为,受访家长的观点态度不尽相同。59.6%的受访家长觉得班里孩子太多,不“求关注”可能老师照顾不到自家孩子;48.6%的受访家长表示别人都这样做,如果自己不表示,孩子会吃亏;37.7%的受访家长觉得孩子存在不足,希望老师能多给予帮助。同时,也有不少家长并不认同这种做法,30.4%的受访家长觉得就算不“求关注”,老师也会公平对待每个孩子;24.8%的受访家长觉得“求关注”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会形成差别化对待;21.2%的受访家长认为这样容易引起攀比等不正之风,应该杜绝和禁止。

  62.8%的受访家长表示身边其他家长“求关注”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唐智松分析,家长向教师送礼为孩子“求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精力有限、学业竞争激烈、社会不够公平公正以及人们害怕吃亏的心理等。“但是,如果人人都害怕吃亏而争相送礼,最后人人都会觉得处理人际关系闹心、安全感缺失。从净化社会风气的角度看,还是提倡教师节不请客送礼,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61.5%受访家长认为应该多支持老师工作

  在东北某初中任教的杨蕾(化名)觉得自己带的班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融洽,“平时老师会在微信群中跟家长沟通,也会有家长私下跟老师反馈孩子的近况。但也有过家长不支持老师工作的情况,有个初一的女孩上学时化妆,我同事跟学生说这样不好,给她卸了妆,结果家长找来,觉得伤害了孩子自尊”。

  杨蕾说,自己所在的学校一直在提倡家校共建,“我们会让家长确认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但不需要家长检查对错。孩子的学业进步、个人成长都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石凡觉得,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坦诚交流,“孩子学习上有了问题,家长要多主动一些,毕竟老师精力有限,可以电话交流,大多数老师还是很负责的。如果希望送点礼而把孩子一把推给老师,家长不闻不问,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老师?61.5%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多支持老师的工作,55.9%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理解和包容老师,47.4%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近况,47.3%的受访家长觉得应该将孩子放心交给老师,信任老师,25.5%的受访家长表示应该配合老师,完成课后任务。

  对于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唐智松认为,首先双方应该掌握多种渠道的沟通途径,“比如定期的家长会、教师的对接家访、微信圈、QQ群、手机短信,以及可能的日常面谈等。家长们在微信里给教师们一声问候、一句感谢,就是极为合适的礼物。”

  其次,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责任心、信任感和彼此理解尊重是最为基本的。“尤其是那些‘强势’的家长,与教师交流时要摒弃暴力、戾气的言行,相信教师,把孩子放心交给教师。有了这个基础,即使不请客送礼,教师也有职业道德规范其行为,会对孩子负责。”唐智松说。

  此外,唐智松指出,要让教师获得体面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奠定其职业自信心,让教师有自主的教育及教学权利,奠定其职业尊严感,让教师获得正常职业发展,奠定其职业成就感。

责任编辑:霍宇昂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信息均由用户注册后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告知立立即做删除处理。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e502@qq.com
头条快讯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5847号-1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