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宏观经济 / 正文

揭秘中国第一支水下特警:挑战30米深压 多为90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土农网 2024-12-27 16:35  浏览次数:87

  原标题:揭秘全中国第一支水下特警精英部队:背负水下的黑暗,带来水上的光明!

  “长安剑”微信公号消息,湖水漆黑一片,强光手电无法照亮附近,只能用手一点点去摸。

  张念五,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潜水大队队员,回忆起冬夜中的水下任务,他说,“寒冰下的湖水不是好惹的”。

  寒冷好像千百根针来回穿过骨骼、骨膜、骨髓,让人确认自己还活着的只有体内的心跳声、四肢的缓慢挪动,短促的鼻息声与眨眼。

  而搜寻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大海捞针”。

  什么东西这么软?“是这个吗?”他暗自高兴却带着一丝恐惧游上了岸。

  拖出水面,擦干面罩,他才看清手中果然是死者肢体的一部分,这将成为案件的重要证据。

  回忆起这些,张念五并没有情绪激动,只是喝了口水。

潜水大队队员水中训练。  张岩 摄ink="">潜水大队队员水中训练。  张岩 摄

  近日,中国长安网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潜水大队,全国公安系统第一支潜水队,探访水下特警精英的幕后实态。

  这支队伍非常年轻,成立于1984年。时值国庆35周年阅兵,北京市公安局奉命调集精干力量,由海军培训,对金水河水域进行安检,后来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潜水大队。

  说这支队伍年轻,还因为队员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32岁,90后占了一半。别看年轻,但都是有故事的人——

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潜水大队训练中。  闵玥 摄ink="">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潜水大队训练中。  闵玥 摄

  “魔鬼训练”:

  水下4米耳膜穿孔,挑战30米深高压!

  潜水大队队员不多,20余人个个是精英,肩负首都的水域安全重任。2017年,潜水大队共执行各类勤务140次,水域安检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项安保任务。

  想进入这支队伍,必须通过百里挑一的“魔鬼训练”考验。

  “潜水特警体能体检测试=公安体能体检标准+特警体能体检标准+潜水体检。”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潜水大队副大队长李晓那向记者介绍,潜水体检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叫做“高压氧舱测试”,俗称“模拟潜水”,将潜水员放在高压氧舱并施以30个气压,测试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的调压能力。

  一般人下水2—3米耳朵会疼,不到半个指甲盖大小的耳膜通常在水下4米即可穿孔。但潜水队员要面对的30个气压相当于水下30米深的压力。

  这些要求,往往只有精通游泳的特警和专业的水上项目运动员才能达到。

  “只有做完调节耳压的动作,才证明这个队员通过测试。”曾是防爆警察的李晓那,想起那时的训练仍心有余悸,“我们一周除了三餐睡觉,几乎都泡在水里训练和健身房健身。”

新型潜水装备。  闵玥 摄ink="">新型潜水装备。  闵玥 摄

  选拔只是第一步,队员一般还要经历大约一年的野外潜水训练,但对于潜水大队来说,仅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潜水技术,仍然不够。

  一个潜水员学习潜水技术可能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及实战经验,这些可能需要三年才能基本具备。

  张念五经过选拔进入潜水大队之前,曾是蓝箭突击队的特警。刚参加潜水大队不久的张念五经常听队员们谈论任务:“碎片、水底、摸索、泥沼。。。。。。”每一个细节都煽动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我也可以,我申请下次潜水打捞任务!”

潜水队员训练间隙。  闵玥 摄ink="">潜水队员训练间隙。  闵玥 摄

  张念五就这样被分到一个任务中,地点是一个野外水塘。挺起胸膛,穿上潜水服,戴上潜水眼镜,跨上潜水设备,张念五大步走向任务现场,走路带风。

  “当时我心里满是期待和好奇,我也想看看实战到底是怎样的,而且我觉得我能行。”但他一步步走近,一步步不对劲。

  好奇心随着距离的缩进而减少,恐惧感突然冒出并占据上风,迟迟不退,愈加严重。

  身体被黑漆漆的塘水包围,张念五心里犯嘀咕,水中寂静得有点瘆人,水温冰冷无情,水草繁乱危险,更不必说水底或许还存在些别的东西……

  这是一场早些到来的“心理战”。面对一切未知的水域,他对自己说:“自己吹的牛,硬着头皮也得干完!”

  对于这次“吹牛”经历,加入潜水大队三年的张念五对记者说:“我再也不吹牛了,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你是特警,怎么一点不威风?”

  三年前,酷夏,燥热难耐,李晓那正在执行一项打捞物证的任务。

  到了现场,李晓那心里咯噔一下:“这泥水深潭相当于一个小型黄河,水下能见度几乎为0,当地没有船,无法乘船到水潭中央进行打捞,是个挑战!”

  环顾四周,杂草丛生,烈阳当照。两手空空的李晓那绕着水潭走了几圈,只发现了路边废弃的铁皮桶、铁锹和一些竹竿。

  “没有船没有桨,我们靠自己造!”

  说到这里,李晓那憨笑着说:“别看我们队都是男人,可都是DIY能手!经常面对我们带来的工具不适用,或者没有带工具,大家伙抄起周围的东西就开始造!”

  他们把铁皮桶的盖子撕掉,以桶为船,以铁锹、竹竿为桨,“简易小船”五分钟不到就搞定。李晓那跳进铁皮桶,左手拿铁锹,右手持竹竿,吭哧吭哧到了水潭中央顺利完成任务。

  曾经有人问李晓那:“你是特警,怎么一点不威风,还拿铁皮桶当船划?”

  “把工作干好我觉得是最威风的。”李晓那回应。

潜水队队员午饭间隙。  闵玥 摄ink="">潜水队队员午饭间隙。  闵玥 摄

  但有的时候成功并不意味着能感受到成就。对于潜水大队的特警们来说,打捞溺亡者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

  因为溺亡者的家属多数会在岸边等待,队员们知道自己一定会努力将亡者锁定捞出,但任务完成的时候,也是家属们最悲痛的时候。

  一名特警回忆,那是一个大年初一,他刚来到单位值班就接到任务,位于石景山区一处施工后废弃的水坑结冰,一名幼童坠冰溺水。

  他立刻赶赴现场,发现水下布满建筑钢筋,只能用脚一点点探测水下情况,然后反身用手去触摸搜索。五六分钟后,他在水下摸到一个东西,于是拉出水面,“当时岸上立刻响起家属的痛哭声,我擦干面罩才发现,自己拉上来的就是这个溺亡的幼童”。

  “我们从未因任务完成而高兴过,只会默默离开。我们只能这么去想,自己的搜救是送溺亡者最后一程,希望亡者能够安息。”

  水下的黑暗我们来背,水上的光明始终给你

  张念五对记者说,“我喜欢待在水里,水里安静,我很享受那种失重的感觉。”

  谈到自己为什么来潜水队,这个32岁高大威猛的“肌肉男”会突然直起腰板挺起胸,眼睛睁大脱口而出“喜欢”。

  与水下世界打交道的梁大力也是潜水大队的年轻力量,今年25岁的他是个标准的“90后”,190的个头使他在队伍中冒出头来。

  梁大力与同龄人一样喜欢打游戏,喜欢打篮球,喜欢健身,偶尔也在生活中“坑队友”。但当说起潜水,梁大力便眉头稍微收锁,“正襟危坐”。

潜水队队员潜水训练。  闵玥 摄ink="">潜水队队员潜水训练。  闵玥 摄

  “小时候喜欢游泳,后来自己想要更加成长,潜水比游泳更有挑战性。”这个90后的小伙子眼神充满坚定。

  水下是阴暗的,是冰冷的,是充满未知危险的。泥泞沙土是经常,玻璃冰渣是经常,金属利刃是经常。而且,他们可能潜下的不仅是水。

  一名特警回忆,一次,他们接到任务,一名精神病患者在某河内溺水。特警们赶到现场,发现这处河面漂着一层黑油,粪便、垃圾正从附近的排污管流出。

  同事着装备潜入水中,搜索了20分钟左右将人带出水面,当时他的头上竟顶着一坨粪便。经历过这次任务的特警都说,“潜员头从水中浮出的这个画面,我永远不会忘记。”

  “害怕?不存在的。连我都害怕,谁去保障水下安全?”当记者提问时,梁大力轻轻摇了摇头。

  使命感,责任感,敬畏感。这个想要努力保障水下安全,守护老百姓的小伙子不是个例,而是潜水大队全部。

  热爱就会坚持,坚持就有使命,使命必有担当,担当所以敬畏。这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水下特警队始终在奋斗,背负水下的黑暗,带来水上的光明。

责任编辑:霍宇昂

打赏
 
0相关评论
声明:本站信息均由用户注册后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告知立立即做删除处理。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e502@qq.com
头条快讯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5847号-1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