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涪陵榨菜,摆涪陵当地的龙门阵。今天说的是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用来蒸大米饭的木甑子。
据史书记载,甄子是黄帝发明,最早用陶瓷制作,由于爱破碎,后来改用木料。
民间制作木甑子的材料用得最多的是香椿和杉料,以香椿树最好。而今遍观市场上99%都是用假香椿料制作的,大家不要被木质颜色淡红就是香椿料的假货蒙骗了。
购买甑子有一个特殊的规矩, 饱进饿出四个字是选择甑子的基本口诀。
传统的 甑子是用十几二十块薄木板厢拼而成,无论大小,木板的数量都以“饱进饿出”为宗旨。如果我们想买一个木甄子,首先把它拿在手上,用手指捏着其中一块木板为记号,一块木板代表一个字,然后依次往一个方向一块一块的反复念读饱进饿出四个字,当数读到最后一二块时,如果是“饱进”二字,那就合格,如果是“饿出”二字,那就别买。
这其中的意思就是:甑子是用来蒸米饭的,如果是饱进,那就寓意越蒸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是饿出,那就是越蒸越少,家中就会缺粮饿肚子。
这其中的意思就是:甑子是用来蒸米饭的,如果是饱进,那就寓意越蒸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是饿出,那就是越蒸越少,家中就会缺粮饿肚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殊文化,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也是老祖宗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