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涪陵区202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民国防教育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区级示范活动在816小镇芳华大礼堂举行。
触摸历史脉搏 感怀先辈奉献
350万铁血川军出川抗日,为国尽忠、奋勇杀敌;超220万的工人、干部、学者和解放军官兵跋山涉水奔赴重庆参与三线建设,深藏功与名……活动开始,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宣讲员带来“强国复兴有我”示范宣讲《全民国防的十四亿分之一》,用一个个鲜活案例引导大家增强国防安全意识。
75年前的歌乐山监狱中,一群共产党员自发办起了一场庆典。由李乔亚撰写的小说《最后的58天》,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大屠杀惨案这58天,被困在渣滓洞监狱牢房内的共产党人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活动中,涪陵区朗诵协会带来《最后的58天》节选——《狱中的庆典》情景朗诵,带领大家回顾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感怀革命先辈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卓越贡献。
强化基地建设 打造精品研学
当天,活动发布了“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项目——816工程史料整理与研究利用项目、“四师一家”志愿服务项目。
816工程是我国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也是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记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2024年3月,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命名了31个单位为第八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涪陵816工程景区榜上有名。活动为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6工程进行了授牌。
今年4月,渝东南农科院选送的《田野上的红马甲》项目获得科技部“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该视频展示了科技特派员下基层为民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事迹,这是区委宣传部牵头开展的“四师一家”(百名政工师、百名农艺师、百名医师、百名工程师、百名文艺家)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之一。活动为“四师一家”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授牌。
当天,为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涪陵区串联起多个红色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布了全区“红岩思政”精品研学路线,包括816工程、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涪陵区烈士陵园、李蔚如烈士陵园、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罗云烈士陵园、一碗水烈士陵园、816小镇、涪陵区博物馆、涪陵区党史馆、涪陵区方志馆、周煌故居、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
深化思政教育 全民参与国防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涪陵区“红岩思政”精品研学路线的重要节点。活动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带来了思政精品公开课《厚植爱国主义 传承中国底色》,结合图片影像资料,充分展示白鹤梁题刻蕴含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成果,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当天,还举行了“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小宣讲队授旗仪式,两名小小宣讲员带来《中华魂之816》《抗美援朝志愿军陈莺荞的英雄故事》宣讲,讲述红色老兵故事。之后,宣讲队将以讲解家乡红色历史故事为主线,传播家乡声音,讲述家乡历史,通过他们的宣讲擦亮红岩思政品牌,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活动最后,大中小学生、民营企业家、农民、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等行业代表联合倡议,发出“强国复兴有我”最强音,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激昂的旋律响彻整个现场,每个人的心中都涌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自豪。
接下来,涪陵区将持续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系列主题活动,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更加深入人心的内容,推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头脑、入心灵、见行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强化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