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没有想过,每天在我们眼前闪过的视频广告,视障朋友要怎么接收这些信息?上周在盲人图书馆遇到的老张让我大开眼界——他居然能准确说出最近热播的汽车广告卖点!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神奇的无障碍技术到底怎么运作的。
基础篇:盲人广告视频软件是啥玩意?
说白了就是把图像信息转化成听觉信号的系统。但别以为只是简单语音播报,现在先进的技术能做到这些:
✔️ 自动识别广告中出现的人物表情(比如明星是微笑还是严肃)
✔️ 解析画面色彩搭配传递的情绪(冷色调代表科技感之类的)
✔️ 实时描述动态场景(比如饮料从杯中倾倒的慢动作)
去年某饮料广告就吃过亏,画面里一群人海边狂欢,但音频只有海浪声。视障用户完全get不到欢乐氛围,投诉到消协说涉嫌歧视。现在明白这类软件多重要了吧?
场景篇:广告信息怎么传递才到位?
这里有个对比实验很有意思:
传统方式 | 智能解析方式 | 信息接收率 |
---|---|---|
纯音频广告 | 视频+智能语音描述 | 38% → 72% |
静态图片配文字 | 动态场景实时解说 | 45% → 81% |
无声品牌LOGO | 触觉振动反馈识别 | 12% → 63% |
深圳某科技公司研发的触觉手套已经能模拟不同品牌的震动频率。比如可口可乐是短促的三连震,百事可乐是两长一短,跟摩斯密码似的超酷!
解决方案篇:现有软件怎么选?
市面上的产品主要分三大流派:
1. 语音派代表:
- 阿里"听视":每秒能解析24帧画面
- 腾讯"灵眸":支持方言版广告解说
- 但有个bug——遇到快节奏剪辑容易嘴瓢
2. 触觉派黑科技:
- 华为HaptiAds手环:通过振动频率传递画面节奏
- 小米场景卡:不同材质对应不同产品特性
- 缺点是设备成本高,单个手环要898元
3. 混合型选手:
- 百度"融感通":语音+振动+温感三合一
- 实测泡面广告能模拟蒸汽热度
- 不过耗电量惊人,两小时就得充电
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跟做视障产品研发的朋友聊出来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