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交换机配置的朋友,看到命令行里反复出现的"mode"是不是有点懵?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的?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保准你看完这篇再也不怕配错模式!
Access模式就是单行道?Access模式相当于给网口贴封条,专门伺候单个设备。举个例子,办公室电脑接交换机,用Access模式最合适不过。这种模式下:
- 数据包进出都撕标签(就像快递拆包装)
- 只能绑定1个VLAN号(好比单人间门牌)
- 默认禁止跨VLAN通信(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配置命令长这样:
markdown复制Trunk模式为啥叫主干道?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Trunk模式就是高速公路ETC通道,专门搞VLAN间数据传输。核心特点就三条:
- 带着标签过检查站(保留VLAN ID信息)
- 允许多个VLAN通行(类似多车道并行)
- 必须手动放行白名单(跟办通行证一个道理)
典型应用场景:
- 交换机级联(上下级设备手拉手)
- 服务器多业务接入(一台机器服务多个部门)
- 跨楼层网络互联(打通整栋楼的血管)
这模式骚操作在于能同时当大爷和孙子!既有Access的单纯又有Trunk的浪,具体表现:
- 发数据时可脱可穿(发往PC脱标签,发给交换机带标签)
- 收数据时看人下菜(带标签的按标签处理,不带标签的打默认标)
- 灵活控制进出策略(类似海关分通道检查)
对比表格一眼看懂差异:
特性 | Access | Trunk | Hybrid |
---|---|---|---|
VLAN支持数量 | 1个 | 多个 | 多个 |
标签处理 | 收发都剥离 | 收发都保留 | 可自定义 |
适用场景 | 终端设备 | 设备互联 | 混合环境 |
配置复杂度 | 简单 | 中等 | 较高 |
记住这三个救命指令:
display port vlan
查看端口模式(相当于体检报告)reset configuration
重置端口配置(一键回出厂设置)debugging vlan packet
抓包看标签(给数据流做X光)
常见翻车现场:
- Trunk口忘开允许列表(好比ETC没充值)
- Hybrid模式收发策略冲突(像海关通道设错规则)
- Access口接了下级交换机(把高速公路出口当入口用)
当年给学校机房改造,把AP接在Trunk口上死活连不上网,折腾半天才发现要改成Hybrid模式。现在给客户做方案,办公区用Access省心,机房走Trunk高效,监控系统必须Hybrid才是王道。最后唠叨句:改模式前务必做配置备份,手滑的教训实在太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