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到过"每天看广告月入过万"的短视频吗?我表弟上周就被这类广告忽悠瘸了——下个所谓挖矿APP看了一整天广告,结果倒贴50块话费!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些源码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广告挖矿原理大拆解
去年某安全机构拆解了19款挖矿APP,发现87%的源码里都嵌着恶意代码。常见的三种套路:
- 算力置换:用你看广告的时间偷跑加密计算
- 流量劫持:每看30秒广告就弹出5个隐藏页面
- 设备租赁:把你的手机变成矿池节点
这里有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
广告类型 | 单次点击收益 | 设备损耗成本 |
---|---|---|
正规平台广告 | ¥0.03-0.12 | ¥0.005 |
挖矿类广告 | ¥0.15-0.30 | ¥0.27 |
说白了,你赚的每一毛钱都要付出三毛钱的设备折旧费!
源码里的死亡陷阱
看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某APP广告模块源码里,居然藏着屏幕亮度自动调至最高的指令!这会导致OLED屏幕加速老化,三个月就能让手机出现烧屏。识别这类恶意代码要看三个关键函数:
- setBrightness(亮度设置)
- startMining(启动挖矿)
- silentInstall(静默安装)
上周有个狠人用反编译工具发现,某APP每播放完5个广告,就会自动下载3个推广包。这些安装包在后台跑流量,一天能吃光10GB套餐!
防坑必看四步法
教你个野路子检测方法:
- 安装前先开飞行模式
- 用安卓的"开发人员选项"监控CPU占用
- 查看/data/local/tmp目录的临时文件
- 对比广告播放前后的存储空间变化
有次帮朋友检测,发现看完20个广告后手机多了个比特币钱包文件!这种骚操作能让你的设备变成矿工,话费账单分分钟爆炸。
正规广告与挖矿广告对比
突然想起来个绝招——用抓包工具分析广告请求地址:
- 正规广告跳转域名通常是xxx.com
- 挖矿广告会夹杂pool、mine、node等关键词
比如某款伪装成小说APP的程序,每次广告请求都指向eth.xxxxpool.org,这摆明是在蹭以太坊矿池!
小编现在定了个死规矩:看到"高收益"、"躺赚"字样的APP直接拉黑。去年测试过43款宣称看广告赚钱的应用,能活过三个月的只有2款,还是靠卖用户数据苟延残喘!最后扔个数据:每台参与广告挖矿的手机,平均寿命会缩短37%,这买卖怎么算都是血亏!